??? 一個臘月的早晨,天氣晴好,媽媽用筲箕(農(nóng)村淘米做飯用的器具)裝上已經(jīng)曬干的小麥,用水淘凈雜質(zhì),然后把小麥放入盆里,用厚厚的稻草嚴嚴實實的蒙上,放在陽光下一晃就是半月,等小麥發(fā)出嫩芽時,媽媽再用布把它包好,放在一個僻靜之處,原來是快過年了,媽媽在為做糖做準備。
??? 到了臘月二十那天早晨,媽媽叫醒我, 讓我?guī)退Γ胰嗔巳嘈殊斓乃酆懿磺樵傅碾x開溫暖的被窩,穿好衣服,和媽媽一起來到村那頭的舅舅家,媽媽讓舅舅把石磨子(用來磨黃豆硬食品之類的工具)架好,石磨下面放著一個大的木盆,然后讓我和舅舅一起幫著推拉石磨,媽媽就把早已發(fā)出芽的小麥一點一點的往石磨上添加,麥粉就從石磨滾動的縫隙里紛紛脫落,不一會兒十斤左右的麥芽已經(jīng)磨完,打掃完戰(zhàn)場之后,和媽媽一道回家。到家后,媽媽把磨好的麥粉放進大鍋里,盛滿滿滿的一鍋水,用鍋蓋蓋好,四周用棉襖之類的衣服蒙上,目的是不讓熱汽從鍋蓋上冒出,然后媽媽讓我在灶臺下架起大火,將鍋里的水煮開后,再用小火慢慢的、持續(xù)不斷的加溫,這就是在自制糖稀,原來今天準備做糖了。從早晨一直忙到下午日落西山時,一鍋褐色的糖稀已經(jīng)熬好,特別的黏稠,用手蘸點嘗嘗,特別的香甜。
??? 吃罷晚飯,全家齊動員,我仍然是負責灶臺下的柴火,爸爸是總指揮,媽媽是總工程師,負責炒米和糖稀的搭配,但見媽媽將事先炒好的炒米放進熱鍋內(nèi),然后舀一點糖稀開始在鍋內(nèi)攪拌,等炒米和糖稀充分均勻糅合后,用干凈的臉盆裝好,再迅速的倒入做糖的模具中(模具是用木料做成的長方體),大哥熟練的用木料做的圓形的滾木開始來回的在模具中滾動,將炒米和糖稀的混合體在模具內(nèi)碾壓成一體,這樣一塊跟模具一樣的長方體的糖塊就完成了,然后將模具和糖塊分離,用菜刀將糖塊切割成一條條的小長方體,接著姐姐、二哥、三哥們動手將小長方體再切割成一片片的米糖,這樣純制的炒米糖完美收官,一個個躺在飯桌上被小老弟裝入洋鐵箱內(nèi)貯存封好,待大年初一拿出來招待客人,當然如果要做花生、芝麻類的米糖時,媽媽會將炒米、花生或者芝麻和糖稀一塊攪拌,同樣的程序就可以做成你想要的米糖。那時一年到頭盼望過年、盼望做糖的場景就在這樣忙碌、其樂融融的氛圍中呈現(xiàn)!
??? 時光荏苒,一晃三十幾年過去了,每年這個時候,做糖的情景仍在眼前浮現(xiàn),那時的年味真的純、濃、甜,值得回憶?。ㄐ巧虖B/馮能寶)